关于新闻类实习报告合集8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闻类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1实习时间:20xx.07.10~20xx.08.20
工作内容:协助记者进行联系、采访、拍摄、写稿、编辑等一系列新闻实操工作,并跟随记者到罗定市拍摄城市宣传片
实习报告
贯穿整一个实习过程并且暗自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似乎是一种无法遣散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并非来自可触摸的失败经历,而是来自实际表现与自我期许的反差;如另一位实习的同窗所言:从理想回归到现实,想到自己的将来,不禁心乱如麻。
上述这种说法似乎有些打击士气的嫌疑,而且对学院的付出和期望亦是一种不忠,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观感。实习到中段的时候, 王军 老师来犒慰我们这些在南方电视台饱受就餐之苦的同志们,饭桌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收获。我说,在这么多实习故事之外,我并没有经历什么不平凡之处,我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作品;而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视像新闻的操作方式也使我产生了疑惑——我将来是否该从事这一行业,抑或应该去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谋求立足之地?当然,我可以找出很多现实中的很多限制因素来说明我为什么没有独立的作品,比如说电视台里有规定实习生不能操作机器而他们参与报道的新闻也不能附上他们的署名,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更多是有关我的性情,其次则是能力和态度。
在我们正式报到之前,广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实习生已经来回穿梭于办公室间,或是手拿资料文件匆匆赶稿,或是跟随记者外出一线。频道的黄副总监带着商量的口吻对我们训导说:你们是来做贡献的,不仅仅是来学习的,你们的付出就是你们的学费。之后采访部的杨副监制则在复旦的实习生面前说:汕大的师兄们操作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以后你们多跟他们学习学习。这句话让我们暗自欢喜了一阵,但是不足以成为我放下担心的理由。在此后若干次的采访拍摄中,某摄像师看着在一旁将脚架挪来搬去的我,说:你过来,将这张文件上拍下来,我要的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字眼的特写。我顿时一阵紧张,手忙脚乱地将那笨重的机器切到脚架上,调白、对焦、构图,忙活了好一阵,该摄像问:你以前用过这机器么?我面无表情地答道:没有,我们以前都是用小机的。他用手一挥,“行了,走开,我来吧。”我更加忐忑不安了,心想我刚才回应他时的那个表情一定让他很不高兴,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来自父母的遗传常常让我在紧张的时候就变得脸色很难看,而此后的几次临阵被撤也没能让我省悟过来——无论你天生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都好,面对你的老师的时候,都要尽量给出一个淡定的笑容来;又或者,你为什么不干脆对他说:老师,不好意思,可以多给我一次机会吗?
我曾经在我的实习申请上写下了我的缺点和劣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反应很慢。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逐渐得到改进的缺陷,但是,在分秒必争的新闻现场,我怎么能够以这样的理由在记者面前应付我的工作呢?有一次跟随一个跑政法线的记者去采访一条关于汽车诈骗案的新闻,在采访受害者的时候,由于来的媒体记者众多,受害人被围成一团,摄像记者则肩扛摄像机推着挤着在拍摄。意外的是该受害人讲得声泪俱下,将受骗过程的细节一一道来,摄像记者们则脸色惨淡,肩头酸痛双手发软。我站在外围插不进去,完了我们的女记者出来破口大骂:你怎么搞的?人家摄像在里面扛了半个钟头都不止,你却在外面闲着!别忘了你是来干什么的,你是来扛脚架的!我无言以对,照样是脸色苍白,极其不讨人喜欢。过了几秒钟,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摄像记者道歉说“是我的错是我的错”,但是,此事却让我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战场,没有人会听你的解释,甚至道歉都没有用,因为错过了现场就永远不可以再挽回。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在我未实习之前,则因为课程的缘故胆大妄为地设计过实习的报纸专刊,并且在上面发表“学而实习之”的“大论”。但是真正实习的感觉却远非如纸上谈兵那样简单。南方电视台是一个省级台,机构精简,也没有兄弟台那样的众多冗员,因此在我们新闻部的办公室里,整天可以看到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上班的时间并不太早,又异于我最初的想象;但是来到之后便立即着手找选题,联系外访,或者一有突发立即赶赴新闻现场。我们这群为数大概三十人的实习生们,则早早来到办公室,尤其是那些安静沉默的女生们,早早地便守在热线电话机旁,帮他们的老师“找料”。本地的电话并不多件,反倒是东莞等工业城市的来电占了绝大多数。我每每听到有关拖欠工资不给反打人之类的投诉,只能按照接听热线的常规程序,用“中立”的态度向他们表示我们会跟进此事,如果领导审批之后需要采访我们则会立即与之联络。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故或者灾难,这些外地的新闻往往是得不到上镜的机会的,毕竟南方台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的媒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内心常常感到矛盾,既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重大,又感到自己并非是万能的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2一.实习动机:学习了新闻专业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职业十分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的是憧憬。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新闻采编的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在电视台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增加对广播电视的知识,以期能为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三.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四.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市**区**路**号**大厦(**新闻报社) ****区**路**号南楼二层(中国**电视台) 2.单位是**全国新闻工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 ……此处隐藏11849个字……师,回报党的恩情。
新闻类实习报告 篇8二O**——二O**学年专业实习报告 20xx年6月底,根据新疆财经大学制定的学年实习计划,我学院组织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专业实习。此次实习采用小组协作分散实习的方式,将班里的学生按5—7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由学生自己拟稿、策划、拍摄、编辑、制作,最终完成小组的实习作品。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技巧,对大洋D3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
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
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存在,很难最后敲定。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同时拍摄一些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
给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初定的题目为《关注》,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
(二)采访与拍摄
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20xx年6月29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8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运用、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工作。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后来,我们决定“蹲点”,就在她存放东西的地点等待她的出现。
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考验耐性的,我们在等待时看到了在清扫7号公寓楼下垃圾箱的一位老大爷。我们临时决定先对他进行一个短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我们在学习《新闻采访学》时老师曾讲过,在采访一位陌生的对象前,首先要博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我们就先与他打招呼、交谈,并且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很幸运,我们想将他记录入我们DV短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许可。之后,我们便顺利的问得了他的实际情况并且如愿得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真实的画面。
后来,我们又在校园里四处寻觅对象,先后拍摄到很多的拾荒者翻找垃圾桶和背着装有捡拾来东西的编织袋行走的宝贵画面。
经过一番寻找,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奶奶,她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很难开口说出我们的意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商讨,我们鼓足勇气说出了我们的来意并且也得到了许可,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我们的摄像机电池没有电了,计划再一次被打乱,虽然我们也与她进行了交谈并且了解了她的情况,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只记录下了她佝偻的背影和一些零碎的片段。
后面的拍摄我们将场所改到了新城公园,里面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拾荒者,我们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记录。后来遇到了一位拾荒的阿姨,他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欣然的接受了采访,同时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她的家庭都和生活,其中我们想要信息很少,出于礼貌我们耐心的听完了她的讲述。
经过两天的辛苦拍摄,我们终于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素材,时长达1小时40分钟。
(三)剪辑与合成
拍摄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集,新闻与传媒实验室的非编软件是大洋科技公司的,和我以前实习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开始我并不会操作,在万凤银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1394采集法,简单而方便。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导入了实验室的编辑机素材库中。
将素材采集完毕后,我们首先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对素材进行了初剪,将拍摄的画面中的一些过度曝光的、抖动厉害的还有一些由于外界干扰所造成的无法使用的画面剪掉,留下的有41分钟。组长王杨又对这41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又一次剪辑,留下了10分钟左右的素材。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将所需的画面进行排序,重复或者是相似画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剪辑完的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衔接,精细到一桢一桢的剪,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剪、接,将我们想给人以冲击
的画面添加特技,快放或者是慢放,有的画面我们还运用了静帧的效果,以期得到观众的关注。最后我们配上了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
三、实习结果
通过一周多的努力,通过我们小组的精诚协作,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部DV短片《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后的收获
在上小学时,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记忆生词和背诵课文,曾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方知其中的重要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属于纸上谈兵。实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成长的必修之路。在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之前就不能说自己是有能力的,否则那将只是夸夸其谈。古人经验可以证明,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可以证实实践的重要性。此次学年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次学年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关注他人未关注之现象,讲述他人未讲述之事实。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我们小组是由7个人组成的,如果大家相互间不理解,不沟通,都秉持自己的意见不放松,那么,我们小组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